在泰安校区西校园矗立着一座雷锋雕像,见证着学校发展的历史变迁,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这是泰安校区两个校园唯一的一座人物雕像,也是泰安市城区为数不多的雷锋雕像之一。
雕像以汉白玉为材质,花岗岩为基座,正面醒目镌刻有“向雷学习”的题词,背面则记录下了一份浓厚的心意——“献给母校十年生日”,这是山东煤炭教育学院采煤1980级1班全体同学捐赠给母校的校庆礼物。
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一个班级做出这样的举动?捐赠背后又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在雕像落成35周年之际,我们联系到了两位当事人,时任采煤1980级1班的班主任郑法进和该班留校工作的任保明老师了解情况。
据郑法进老师回忆,1990年,恰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1999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与山东矿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建校十周年。当时全国正持续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学雷锋、做好事”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当中蔚然成风,时任院长的刘炳南便提议在校园修建一座雷锋雕像,以弘扬雷锋精神,丰富校园文化。
在获知这个消息后,郑法进向采煤1980级1班全体学生发出由班级学生捐赠雷锋雕像的倡议。“当年在母校学雷锋的往事,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学雷锋的优秀传统能在一代又一代的科大人身上发扬光大。我们都想趁这次校庆为学校送上一份礼物,而且捐赠行为本身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弘扬。”任保明回忆道。
郑法进对捐赠过程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当他提出捐赠倡议后,采煤1980级1班全体同学,积极响应,热情高涨,纷纷尽己所能,捐出数额不等的500元、1000元……家境较好的同学甚至表示“钱不够,我包了!”班长程洪发更是个人一次性捐款5000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在那个月工资普遍不足百元的年代,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硬是凑齐了这份承载着时代精神的特殊礼物。
1990年9月17日,雷锋雕像落成揭幕。雕像当时安放于校园主教学楼前的花园中央,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人文景观。关于雕像基座背面的刻石落款铭文,郑法进说:“落款铭文是我书面撰写后,连同捐款和捐款人名单一并交给了学校,虽然我也在捐款人名单中,但并未写‘班主任郑法进’的落款,雷火竞技注册是刘炳南院长提议添加的,我事先不知情,但这份认可让我每逢见到雷锋塑像,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尊重感。我感谢并怀念刘炳南院长。”
雕像落成次年,郑法进调任青岛,但仍与采煤1980级1班的学生们保持着联系。据介绍,采煤班毕业生多扎根煤炭系统,涌现出多位行业领军者,将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成为对雷锋最朴实的致敬,对雷锋精神最好的弘扬。
这座独一无二的雕像,不仅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也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种子播撒在一代又一代科大学子的心田,激励他们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今年是雷85周年诞辰、雕像落成35周年。如今,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雷锋雕像依然保持初建时的神采,在绿荫红砖间静静矗立,以无声的姿态见证有力的传承,成为雷锋精神永流传的具象化表达。(作者:周倩茹王新亮)